欢迎访问!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学科实验室研究中心

      “呼吸系病临床基础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2008年被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0年通过验收,2014、2017、2020年连续3次顺利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定期评估。


       实验室现占地1500余平米,配置了基因测序系统、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系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全自动成像扫描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总资产达2000余万元;熟练掌握基因工程小鼠肺癌模型构建、类器官构建、AAV/Lenti病毒包装、CRIPR/Cas基因编辑等技术体系。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6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7人,中级及以下20人;拥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8人;荣获全国“医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江淮名医”各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卫生系统杰出人才”各1人。


       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肺癌、分子诊断、介入肺脏病、呼吸系统感染与危重症等领域,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厅级重点项目10余项;实验室固定人员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发表在J Clin Oncol、Cancer Res、EMBO Mol Med、Cancer Lett、Cell Death Dis等国际知名期刊;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与撰写行业指南或专家共识5部;培养博士生1〜2名/年,硕士生10〜15名/年。


       分子诊断是实验室开展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业务内容,其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实验室于2009年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肿瘤基因检测等分子诊断业务,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分子诊断平台,配置有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系统(FISH)、一代测序仪、二代测序仪(NGS)、数字PCR仪等仪器设备20余台。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较高的结果判读水平,进而在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MQN)、国家病理质控中心(PQCC)等机构举办的室间质评活动中,取得了通过率100%的优异成绩。


       基于10余年的分子诊断工作积累和疾病精准诊疗需求,实验室于2019年牵头成立我省首个独立建制的“分子诊断中心”,目前该中心与实验室合署办公,开展的临检业务主要涉及肿瘤分子诊断、产前分子诊断及病原体分子诊断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