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互联网医院小程序
官方微信
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大厅,每天都能看到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穿梭在人群中,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陪检等服务。他们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就医路点亮一盏盏暖灯,用微笑和耐心为繁忙的医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职工+大学生,织就志愿服务红色力量
为有效应对2025年春节后就诊高峰,医院团委联合相关部门,以患者需求为圆心,组织开展了“医路相伴 暖冬有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构建“蚌医大一附院志愿服务矩阵”。招募通知一经发出,便吹响了志愿大军的集结号——医院党员干部带头报名、行政人员放弃休假、临床医护主动请缨、大学生志愿者跨越百里返蚌,一股股红色暖流在寒冬中澎湃涌动。
从除夕开始,在门诊大厅、自助机前、报道机旁、检验、彩超、药房等重点区域,身着统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放弃假期,一直坚守岗位。尽管身份年龄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竭尽所能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最优质的导诊服务。这其中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行政后勤人员,还有热情有礼的大学生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导诊+咨询服务,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正月初五以后,医院单日门急诊人次已突破8000大关。门诊处处人潮涌动,自助机屏幕的蓝光映照着两代人的脸庞。“奶奶,您想看的消化科王主任上午还有号,我刚才帮您挂了一个最早的。这是您的就诊卡请收好,现在就可以去三楼诊区报到了,诊区也有志愿者可以帮助您。”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00后大学生志愿者小徐同学轻声叮嘱着,指尖在屏幕上划出流畅的弧线,将“数字鸿沟”化作触手可及的温暖。
在小徐同学身后不远处,后勤职工志愿者小曹正化身“人形导航仪”,怀抱发热患儿的母亲在他的引导下,2分钟内完成了挂号-报到全流程,“别担心,我这就带您过去,儿科周主任正在诊室等您。”轻声的安抚让患者的焦虑化作感谢的目光。
急诊通道里,青年医生志愿者小马疾步如飞,他帮助家属推着转运床在人群中辟开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送进CT室,滚轮碾过地砖的声响与匆匆的脚步声,合奏成守护生命的交响乐。
门诊大厅,机关党员志愿者胡忠民已经连续四天驻守在这里,他说:“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走亲访友,但看到患者因为我的帮助而露出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这里每个转角都有故事,我们不是主角,但愿做照亮主角的那盏灯。”
温暖+坚守,“志愿红”成医院最亮底色
当正月十五的灯笼点亮城市,蚌医大一附院团委书记张雯手中的统计表上跃动着震撼的数字:高位运转16天、参与志愿服务770人次、总服务时长超过4734小时——这一组组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数据,不仅代表了蚌医大一附院志愿者的默默坚守,也是医患同心的温暖解码。770次对生命的托举,为保障节日期间医院的正常运转、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贡献,让医院收获了更多患者的信任和点赞,也为蛇年新春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暖。
今天仍然活跃在门诊的这抹跃动的“志愿红”依然在坚守,他们已成为蚌医大一附院“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据蚌医大一附院团委书记张雯介绍:“目前医院已形成了一支由医院职工、大学生、职工子女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稳定志愿队伍。志愿者们经过专业培训,都能够熟练地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陪检、取药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孕妇等行动不便的患者。”
(张青黄/审 张雯/文 张惠、张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