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2025年3月11日,蚌埠医科大学党委常委、蚌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钱志刚带领医院“两委”班子成员赴桐城六尺巷,开展“六尺巷里藏礼让,党建学习育清风”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就来到我们安徽桐城市六尺巷,我们介绍的就是张吴礼让的典故”。在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蚌医大一附院“两委”班子成员走进六尺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路前行,认真聆听关于六尺巷的历史故事,感受着张英“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怀与气度,深刻体悟故事中蕴含的“邻里和睦、谦逊礼让”传统美德。
在中华廉洁文化陈列馆,庄重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大家共同参观了“华夏千秋说廉史”“党史百年塑廉身”“桐城历代有廉风”等廉洁文化陈列馆展区,学习了中国廉洁文化史、党史百年廉政、桐城廉洁文化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条条警示箴言,如声声警钟长鸣于心,让大家在桐城的名人轶事中接受了党风廉政教育。
最后在蚌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钱志刚的带领下,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举起右拳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时刻警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逾规矩、不越底线。
“通过此次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医院的党员领导干部循总书记足迹,悟六尺巷精神,通过亲身走访和实地参观,以历史遗迹为课堂,以传统文化为教材,进行了一次以和为贵传统美德和廉洁文化的思想洗礼”蚌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钱志刚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
医院“两委”班子成员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借鉴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运用好“六尺巷工作法”,主动把“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六尺巷精神”融入医疗纠纷处置和信访等具体工作之中,把廉洁作风、文化涵养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六尺巷故事
在安徽桐城市的西南方向,有一条长100米,宽2米的巷子。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张青黄/审 张静然/文图)
为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12月28日下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党总支神经外科支部全体党员联合阜阳市肿瘤医院、淮南朝阳医院、凤阳县人民医院、寿县人民医院、颍上县人民医院、利辛县人民医院及利辛县中医院党员代表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以沉浸式学习方式,感受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1978年,在破旧的茅草屋内,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张分田到户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将土地分开承包。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由此开启......”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地历史过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蚌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科主任韩易的带领下,党员们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前进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空中,这不仅是对党组织的庄严承诺,更是对自我要求的明确表达。宣誓结束后韩易还为大家进行微党课。
此次由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党总支神经外科支部组织的“行走的党课”活动,加强了党支部及联合单位的自身建设,为科室建设凝聚发展力量。未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党总支神经外科支部将持续增强学习实效,激励广大党员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将继续深化与医联体单位党建共建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张青黄/审 刘后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