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号召,党员必响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蚌医一附院第三党总支23名成员,与医院援沪医疗队员一道,奔赴上海安徽方舱医院开展抗疫工作。其中13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20多天来,他们默默守“沪”,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第三党总支援沪医疗队的13名党员,分布在7个党支部,既有总支副书记王琴、呼吸科党支部书记李伟,也有支部委员宫蓓蕾、宣玲、刘继秀,还有普通党员柳雯等。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有的舍下年幼的孩子,有的离别年迈的父母,有的放弃与家人相聚,有的舍弃期待已久的假期……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保障和院感防控是防疫的重中之重。王琴副书记是“抗疫老兵”,曾经参加过武汉抗疫,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作为物资管理组组长,无论炎热高温,还是恶劣雨天,她都及时清点物资、派送急需用品,并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只要有需求,即便是一些抗过敏药膏、清凉油等不常备物品,她也能第一时间从她的“宝库”里找来。物资储备这些头等大事,她都会提前谋划精心准备,确保工作万无一失。然而,刚去上海没几天,家里老母亲因病住院、女儿考研需调剂等事情,让她虽有牵挂但只能默默藏在心里。如今,在神经内科时鹏书记等精心照护下,老母亲已康复出院,女儿也调剂到理想的院校,让她更加心无旁骛地助力抗疫工作。
作为呼吸与感染性疾病领域专家,李伟书记与刘传苗主任,通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解读(试行第九版)》、院感防护专题等培训,不断完善诊疗制度和诊疗流程,全面提高医疗水平,确保了方舱医院的平稳高效运营。作为我院援沪医疗队专家组组长,李伟教授代表安徽援沪医疗队,在“新冠疫情下呼吸学科发展的责任与担当”线上论坛上分享了《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经验》,他们奋勇逆行、胸怀大爱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引起与会专家广泛共鸣。
心血管科党支部委员宣玲、内分泌科党员汪琼两位医生,在得知舱内部分高龄患者伴有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但因进舱仓促药物准备不充分出现焦虑情绪后,她们结合患者病情,给予专业药物指导,耐心细致地开展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在方舱医院,中医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病痛,也及时调理了队友的身体不适。一位队友生理期长达二十多天浑身没力气,为不影响工作,找到了中医科党员柳雯副主任。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柳雯副主任给出了用药指导,效果立竿见影,当天就解决了队友的苦恼,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党员周彤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孩子不到3岁,面对组织的号召,她义无反顾奔赴“疫”线。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她担任第二护理小组组长,在组织培训、查看病情特殊患者、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等,始终冲在方舱工作最前沿。
正如年轻护士徐亚萍所言:“在方舱内,身边的共产党员争先恐后,冲在最前面。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其实,在第三党总支援沪医疗队员中,张妹、李艳丽已是党员发展对象,彭万胜出征前已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他同志也都火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深知“共产党员”这四个字,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大家坚信,在方舱医院蚌医一附院院区临时党总支金世洋书记的带领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一定会早日夺取阻击新冠的最后胜利!
(王琴/审 刘继秀/文 李伟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