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期间,由我院牵头组建的上海崇明花博方舱医院C舱院区,共有166名援沪医疗队员,其中包括蚌医一、二附院医疗队员98名,其余68名医疗队员分别来自省内8家医院。作为上海安徽方舱医院蚌医一附院院区医疗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从省内各医院汇聚而来,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皖”美守“沪”。
让我们共同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上海安徽方舱医院蚌医一附院院区医疗队员、六安市中医院金莉
2022年的初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每天都能看到全国各地支援上海抗疫的报道。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党员护士长,非常清楚那里的医疗救护力量亟需加强。3月30日,在接到紧急援沪的通知时,我做了与两年前同样的决定,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经过两天紧张的准备,4月2日晚间,我作为六安市援沪医疗队的一员到达了上海。第二天,培训考核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培训内容大不同于以往的工作,主要是院感防控相关知识、防护服的穿脱、各个班次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出舱流程、应急预案、信息系统操作流程、物资保障管理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舱工作。为弘扬革命老区为民奉献精神,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屏障”,我们成立了六安市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第一次支部党员大会上,面对犹如燃烧着信念之火的党旗,我们重温入党誓词。此刻,我意识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为党旗增辉重要的是行动!
4月7日,我所在的上海崇明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蚌医一附院院区全面开舱,短短8个小时内,收治了651名患者。由于之前队员们已经在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对进舱前的各项工作做了充分准备,整个收治过程有序高效。
开舱后,面对每天大量入舱、出舱患者和核酸采集等任务,医疗队队员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把自己的专科特长带进舱内,积极为舱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我担任方舱护理小组第二组副组长一职,除了日常护理患者外,还承担部分区域的护理管理工作。每次进舱,我都首先了解每个病人的病情,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和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适时调整护理方法。对于有些情绪焦躁的病人,安抚好他们显得尤为重要,那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的话用在这里也许是最贴切的。为此,我努力地想象疫情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困难,深入了解他们此刻的需求和期盼,有针对性地做好情绪疏导、心理安慰,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同时,我们把人文关怀带入舱内,落到实处,用心地安排床位,协助行动不便的阿姨入厕,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糖监测、利用空闲时间与患者开展互动,做好舱内外籍患者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工作……
一声声叮嘱、一句句耐心的解释沟通、一条条疾病健康宣教,为他们送去了温暖与关爱。每次护送出院患者上车,看到他们与我们挥手告别,流露出感激的表情、说着感谢的话语,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尽管方舱收治的大都是轻症患者,但是由于防护要求严格和护理工作量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我的疲劳感不断增加,躺在床上明显感觉到少气乏力,以至于脱肛。爱人听说后要寄些黄芪过来,但这时快递又不通。细心地蚌医一附院护理部陈永侠副主任在得知我的状况后,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提出为我调整岗位的建议。但我拒绝了。考虑到我对现在的工作比较熟悉,如换岗会影响工作效率,体能问题咬咬牙能够克服,便让陈主任放心,我能坚持住。
4月25日,由于人员变动,我被安排担任方舱护理小组第二组组长一职,承担整个区域的护理管理工作,工作量明显加大。从交班工作的对接到对特殊患者的护理,再到制定舱内可能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流程等等,我都事无巨细逐一落实。
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我有幸担任中共蚌医一附院方舱院区临时党总支组织委员,同时兼任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之重大,这也是检视担当精神、使命意识的时刻。我严格按照临时党总支的部署开展支部的各项工作,鼓励队员们向党组织靠拢,我支部有14名同志在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与他们开展了谈心谈话,经常了解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要求大家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放松心态,亮身份、作表率,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不懈地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以向心力、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连续奋战的52个昼夜后,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援沪医疗工作任务,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上海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此次的援沪抗疫经历,是专业的考验,也是一次真实生动的政治学习。忠诚、担当、富有仁爱和牺牲精神,这是我们作为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应尽职责!疫情与各种艰难险阻只会使我们保持清醒、保持干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这是任何力量也阻遏不了的。
(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