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安徽网 安徽新闻:蚌埠:“掌心宝宝”奇迹存活 出生时体重仅750克
发布时间:2023-01-20

大皖新闻讯  一位胎龄只有27周、出生时体重750克、仅手掌般大小的“掌心宝宝”,经过蚌埠一家医院83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目前已顺利出院。



2022年9月27日,宿州市埇桥区的孕妇陈某因为患有“妊娠期慢性高血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紧急转入蚌医一附院。医院经检查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明显,经过细致会商,紧急在9月28日予以剖宫产,该名男婴胎儿提前娩出。

该早产儿“跌跌撞撞”来到这个世界时,体重仅750克,整个身体比成人巴掌还小,手臂仅成人拇指那样粗,皮肤呈胶冻状,全身皮肤薄如蝉翼、血管隐约可见。“掌心宝宝”哭声微弱,口周及四肢青紫,呼吸不规则且费力,伴有呻吟。经产科和儿科共同协作进行初步复苏处理后,“掌心宝宝”被紧急转入新生儿病房。

由于“掌心宝宝”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面临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各种问题。为了守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根据其无法自主呼吸的现状,医护人员根据胎龄和体重等指标调整好暖箱温度、湿度,及时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帮助宝宝度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助其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



“掌心宝宝”要存活下来,每天的营养和热卡的供给也需要精准测算和规划。宝宝最初的一周不能经口喂养,需要静脉输注全营养液。但是“掌心宝宝”全身皮肤呈半透明、水肿明显,甚至隔着腹部皮肤都能隐约看到内部的肠管,能够找到的血管比最小的头皮针还细,建立输液通路极其困难。医护人员凭借着过硬的穿刺技术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中一次性PICC置管成功。通过科学的静脉营养和细致的微量喂养技术,宝宝安全度过了喂养不耐受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关口。

“掌心宝宝”在住院期间,新生儿病区医护团队密切监测和观察其复杂多变的病情,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采用各种先进护理方法和技术,陪伴其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经过两个多月的竭力救治及精心护理,“掌心宝宝”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神经系统发育也越来越好,与人交流的眼神逐渐增加,行动也逐渐活跃,体重也慢慢增达2kg以上。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83天的精心救治,“掌心宝宝”终于闯过一道道关口,顺利出院,创下了生命的奇迹。

在宝宝出院的22天后,家长带着“掌心宝宝”到医院复检,其体重已增至2.72kg。当日,“掌心宝宝”家属更是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蒋玉波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编辑 王翠

友情链接: 安徽省卫健委| 蚌埠市卫健委| 蚌埠医学院| 安徽教育网| 健康报网| 中国科技网|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机构设置
医院地图
医院荣誉
大事记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人事处
党委(院长)办公室
组织统战部
医务管理
部门动态
医疗制度
诊疗特色
卫生应急
院际联络办公室
医改办
就医指南
健康宣讲
医保平台
科室导航
名医荟萃
医疗设备
门诊须知
专家门诊
就医流程
远程医学
价格公示
导医服务
来院路线
健康体检
住院须知
医疗争议纠纷流程
投诉建议
互联网医院
医学教育
本科教学
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临床药师培训
科学研究
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科技统计
医学伦理委员会
学会工作
学术交流与科研动态
师德师风建设
生物安全
办事指南
内部下载
外部下载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护理教研
天使风采
下载中心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统战工作
宣传工作
职工之家
青年园地
金色夕阳
院史馆
院史馆
医联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