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的春天到初夏,在黄浦江畔,沪皖携手同心战疫奏响了一曲雄浑激越的壮丽凯歌。
3月底以来,数千名安徽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分不同批次驰援上海。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在方舱医院,在需要的每个抗疫战场,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昼夜奋战,守“沪”平安。
书写战疫风云中的守望相助,
透视儿女情长里的家国情怀,
沪皖情深,浦江作证!从4月9日起,安徽广电新媒体中心推出融媒系列报道《皖人守“沪”日记》,至今已编发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名援沪队员的200多篇日记,并制作了18期《对话“疫”线》特别致敬视频。5月23日,终于迎来了安徽援沪医疗队最后一批队员凯旋归来的日子,在此编辑部推出“凯旋特辑”,欢迎“英雄”回家!
生命里的最美年轮
蚌医一附院肿瘤外科中德乳腺病区护士长
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 刘春芳
2022年春天,上海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当接到安徽省即将组建医疗队紧急支援上海的通知后,作为护理骨干,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即使家中还有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急需照顾,我也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4月2日,跟随着蚌医一附院援沪医疗队,我踏上了去上海的征程。抵达上海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C舱后,我暗下决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一定要和战友们赢得最后的胜利。
五颜六色的美丽方舱
方舱里有一群国际友人,他们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蚌医一附院院区护理总负责人、护理部陈永侠副主任要求护理组严格落实精准护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护理六组李静老师用心、用情筹划了一场“寻找春天的颜色”为主题的上海方舱C馆小画展。
小组李志成、鲁静静、赵娇娇等老师为小朋友们布置了一方小小“画室”,大家自愿报名参加,可以邀请父母为指导老师。一位印度小朋友早早来到了画室,成了画室第一位小画家,她认认真真在画纸上描绘着她印象中的春天,紧接着新加坡的姐妹组合、罗马尼亚的小朋友也都陆续加入了我们小画室,小画室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些小朋友虽然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但是在这里,他们快乐玩耍、互帮互助。小小画室成为了方舱里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科学膳食的营养方舱
“护士,你好!麻烦订餐的时候,给我订2个白煮鸡蛋、其他餐不要了,不怎么活动也不饿”。“这几天在舱里躺着,好像血糖升高了,可有什么办法”……舱内患者常常会因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而感到惆怅。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与治疗。蚌医一附院营养小组的核心成员刘春芳、袁冯、赵倩、高原、周欢欢等奔波忙碌在一附院方舱院区里,她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护理组负责人陈永侠主任和李静老师的指导帮助之下,营养小组充分挥专业特长,积极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方舱膳食运行现状,制定了《方舱医院膳食营养与健康管理》及管理二维码。
成员们在舱内积极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引导患者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患者扫码,现场对患者进行膳食知识及细节进行讲解并以纸质版形式展示平衡膳食模式、吃动平衡、糖尿病患者饮食细节。小组所有付出,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科学、规范的膳食营养与健康行为措施落实,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为促进患者尽早顺利出舱贡献绵薄之力。
用情至深的温暖方舱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徐益民警察是和我们一起在方舱工作的同事,他尽职尽责,深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在5.12国际护士节和离沪之日,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感谢和祝福!
小伙子杨阳是众多志愿者的一员,他的工作主要是维持舱内秩序、保洁、准备病人物品等。由于没有学过任何医学知识,进舱之初,我们带着他,手把手教他如何穿、脱防护服,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在给我们小组的感谢信中是这样写的:
53天的日夜守“沪”,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锻炼。一道道深深的印痕,是使命在我们脸上留下的符号,也是对53天的日夜守“沪”最好见证。
来源: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高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