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皖卫函〔2022〕392号),我院邓敏、吴强、胡小磊、施超、徐磊5人荣评为“青年江淮名医”培养对象,李伟、李秀川、汪子书、陈永锋、金国玺、周平辉、郑海伦、胡建国、姜之全、唐碧10人获批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培养对象,王旭义等29人入选卫生健康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入选人员部分名单)
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是“江淮名医”培育工程的具体举措,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卫生健康骨干人才、杰出人才,造就一支名医队伍,构建我省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梯队成长体系。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育才、用才”三个方面创新实施了许多举措。
招才引智,注入人才工作新力量
人才是发展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要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撑发展。医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保障,修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引培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以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形成引进人才带动本地人才,本地人才争做高端人才的氛围,同时大幅度提高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
精细培育,增强人才工作新活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工作,既需要引外智,更需要增内力。医院一是制定了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与联系,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增强医院对人才的凝聚力,实现激励人才、聚集人才基本目标。二是鼓励学历学位教育。在职职工取得博士学位,科研启动经费参照全职引进人才标准配备,安家费享受毕业当年同类人员引进安家费待遇的50%。三是推行外出进修培训。调整了医院外出进修有关规定,不进修不得晋升,在评审高级技术职务时,必须到省外三甲医疗机构进修半年以上。制定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境)外研修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医院现有人才到国(境)外研修。
人尽其才,汇聚人才工作新动能
招揽人才不是终点,最大限度合理发挥人才作用,才是终极目标。医院一是建立院内领军人才选拔制度。医院科主任、护士长换届采用竞聘的方式,教研室主任实现选聘方式,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导向,以及高学历、年轻化导向,鼓励优秀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博士参加竞聘。二是完善优秀领先人才选拔机制。按照《蚌医一附院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医院每两年选拔一批“杰青”、“优青”人才进行重点培育。三是强化优秀人才激励。根据《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引培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获聘三类、四类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年薪制。四是充分利用好4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7个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平台,切实发挥好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1个院级中心实验室实验平台优势,形成依托平台育才用才,依靠人才发展平台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医院发展成果丰硕,现有在职职工3886人,其中,正高职称212人,副高职称502人,中级职称1487人;取得博士学位143人,硕士学位1034人。“江淮名医”培育工程是以现有“江淮名医”项目为牵引,目前我院已有26人荣获“江淮名医”称号。今后,我院将按照“引进与培养并举、留住与用好并重”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统筹各种培养资源,切实承担起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的责任,为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事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