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宣传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宣传工作
我院44人入选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发布时间:2023-02-09

近日,根据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皖卫函2022〕392号),我院邓敏、吴强、胡小磊、施超、徐磊5人荣评为“青年江淮名医”培养对象,李伟、李秀川、汪子书、陈永锋、金国玺、周平辉、郑海伦、胡建国、姜之全、唐碧10人获批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培养对象,王旭义等29人入选卫生健康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入选人员部分名单)

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是“江淮名医”培育工程的具体举措,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卫生健康骨干人才、杰出人才,造就一支名医队伍,构建我省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梯队成长体系。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育才、用才”三个方面创新实施了许多举措。

招才引智,注入人才工作新力量

人才是发展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要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撑发展。医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保障,修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引培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以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形成引进人才带动本地人才,本地人才争做高端人才的氛围,同时大幅度提高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

精细培育,增强人才工作新活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工作,既需要引外智,更需要增内力。医院一是制定了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与联系,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增强医院对人才的凝聚力,实现激励人才、聚集人才基本目标。二是鼓励学历学位教育。在职职工取得博士学位,科研启动经费参照全职引进人才标准配备,安家费享受毕业当年同类人员引进安家费待遇的50%。三是推行外出进修培训。调整了医院外出进修有关规定,不进修不得晋升,在评审高级技术职务时,必须到省外三甲医疗机构进修半年以上。制定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境)外研修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医院现有人才到国(境)外研修。

人尽其才,汇聚人才工作新动能

招揽人才不是终点,最大限度合理发挥人才作用,才是终极目标。医院一是建立院内领军人才选拔制度。医院科主任、护士长换届采用竞聘的方式,教研室主任实现选聘方式,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导向,以及高学历、年轻化导向,鼓励优秀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博士参加竞聘。二是完善优秀领先人才选拔机制。按照《蚌医一附院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医院每两年选拔一批“杰青”、“优青”人才进行重点培育。三是强化优秀人才激励。根据《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引培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获聘三类、四类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年薪制。四是充分利用好4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7个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平台,切实发挥好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院级中心实验室实验平台优势,形成依托平台育才用才,依靠人才发展平台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医院发展成果丰硕,现有在职职工3886人,其中,正高职称212人,副高职称502人,中级职称1487人;取得博士学位143人,硕士学位1034人。“江淮名医”培育工程是以现有“江淮名医”项目为牵引,目前我院已有26人荣获“江淮名医”称号。今后,我院将按照“引进与培养并举、留住与用好并重”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统筹各种培养资源,切实承担起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的责任,为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事科供稿)

友情链接: 安徽省卫健委| 蚌埠市卫健委| 蚌埠医学院| 安徽教育网| 健康报网| 中国科技网|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机构设置
医院地图
医院荣誉
大事记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人事处
党委(院长)办公室
组织统战部
医务管理
部门动态
医疗制度
诊疗特色
卫生应急
院际联络办公室
医改办
就医指南
健康宣讲
医保平台
科室导航
名医荟萃
医疗设备
门诊须知
专家门诊
就医流程
远程医学
价格公示
导医服务
来院路线
健康体检
住院须知
医疗争议纠纷流程
投诉建议
互联网医院
医学教育
本科教学
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临床药师培训
科学研究
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科技统计
医学伦理委员会
学会工作
学术交流与科研动态
师德师风建设
生物安全
办事指南
内部下载
外部下载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护理教研
天使风采
下载中心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统战工作
宣传工作
职工之家
青年园地
金色夕阳
院史馆
院史馆
医联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