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宣传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宣传工作
蚌医一附院“黑科技”创新时代 成功完成全国首台MPP术后CCM植入手术
发布时间:2022-05-30


2022年5月24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洪巨院长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台MPP术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该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为心衰患者带来“心”希望。


患者是一名76岁的男性, 2011年1月因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单腔起搏器。以后一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2013年12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2019年3月,因反复出现胸闷、气喘等心力衰竭症状再次入院治疗,接受MPP再同步化治疗,出院后结合药物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然而在2021年下半年,再次因反复心力衰竭住院,严重影响生活。

经过诊断,该患者经MPP和药物优化治疗后EF值40%,QRS宽度仅为108ms。并且在应用左西孟旦后,症状有所改善。

本着对患者长远健康生活的考虑,王洪巨院长、张恒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评估后,判断患者非常适合目前国际最新技术CCM的植入指征。经过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同意植入CCM,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手术难点在于计划植入的CCM电极要与患者既往生理性起搏电极、除颤电极保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才能不互相影响,术中还要进行精细的程控调整参数设置,而且患者心功能差,手术速度也要保证,既要手术效果,还要保障患者安全。


在王洪巨院长的指导下,经过术前缜密的准备,手术如期举行。张先林、汤阳和张恒医师在邵素云护师配合下为患者进行手术。手术过程按原定的计划进行,电极植入、位置确认、参数测试、参数设定、电极固定缝合,团队历时2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最关键的是两根主动电极的位置,通过DSA观察到原单腔起搏器右室起搏导线和MPP右室除颤导线位置较低,因此决定将CCM两根导线放置在中位室间隔。术后心超检查,患者的EF值40%提高到48%。除此之外,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在未来可通过体外充电器,长期持续为患者提供治疗。


术后王洪巨院长说道:国内的大部分窄QRS波的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了药物疗法后,依然缺少可以改善症状的器械疗法,而CCM正好可以填补当前的器械疗法空缺。该患者心衰存在失同步因素,已通过MPP充分纠正,还存在其他导致心衰因素,所以纠正失同步后,心功能获一定程度好转后,心衰仍继续进展。对于规范药物治疗后、窄QRS波患者,或者CRT无效的患者,CCM发送的是非兴奋性电信号—绝对不应期时发送,即感知心肌激动后30ms内发送,时长大约 20 ms,对心率无影响,不具有起搏作用,而是通过改善每个细胞的收缩力来改善心室总体射血能力。本次植入的 CCM ,通过个性化设置患者的心房感知及严格的计时周期,在心律失常时抑制 CCM 工作 ,即仅在心室收缩的绝对不应期发放信号从而避免和MPP之前信号的互相干扰。根据国外研究,CCM在经过最佳药物治疗并且植入CRT后无应答的中度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状态。如果患者对左西孟旦反应良好(比如超声发现EF增加了5%),那么该患者植入CCM的预期受益也会很好。建议在患者心肌严重恶化前,就植入CCM,以便改善患者心肌的生理状态和心功能;国外的临床试验数据已经证实,对于EF在25%-45%的患者可以获益,对于35%以上的患者CCM的获益更大。CCM是目前最新的器械疗法,可以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衰住院率,为更多的心衰患者带来获益。

专家介绍

王洪巨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武汉大学医学硕士,浙江大学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老年瓣膜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Medline收录30余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首届专家理事,安徽省医学会第七届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全科医学》副总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副总编辑、《蚌埠医学院学报》和《安徽医药杂志》编委。

科室介绍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成立于1987年,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是皖北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拥有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9名,教授5名,副教授8名;医学博士5名,在读博士6名,硕士26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12人,累计培养研究生100余名。我院从1998年开始实施冠状动脉病变介入(PCI)治疗,目前是皖北唯一一家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专门绿色通道绕行急诊24小时值班制度的医院。

科室常规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的项目有:心脏电生理检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ICD)、导管法射频消融术(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复杂心律失常)、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包括急诊PCI、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支持下PCI、经桡动脉PCI、冠脉复杂病变的处理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室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等。近年来陆续开展一些特色及高新项目,处在皖北乃至省内领先水平,包括:经导管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左室多部位起搏植入术、束支/His起搏术、左室四极电极植入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一站式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旋磨联合切割球囊处理冠脉钙化病变、超滤治疗在重症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等。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课题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0项,重点人文项目3项,安徽省重大教学课题2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安徽省教育厅一般教学研究课题1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共计发表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40篇;参编专著2部。



友情链接: 安徽省卫健委| 蚌埠市卫健委| 蚌埠医学院| 安徽教育网| 健康报网| 中国科技网|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机构设置
医院地图
医院荣誉
大事记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人事处
党委(院长)办公室
组织统战部
医务管理
部门动态
医疗制度
诊疗特色
卫生应急
院际联络办公室
医改办
就医指南
健康宣讲
医保平台
科室导航
名医荟萃
医疗设备
门诊须知
专家门诊
就医流程
远程医学
价格公示
导医服务
来院路线
健康体检
住院须知
医疗争议纠纷流程
投诉建议
互联网医院
医学教育
本科教学
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临床药师培训
科学研究
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科技统计
医学伦理委员会
学会工作
学术交流与科研动态
师德师风建设
生物安全
办事指南
内部下载
外部下载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护理教研
天使风采
下载中心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统战工作
宣传工作
职工之家
青年园地
金色夕阳
院史馆
院史馆
医联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