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中华护理学会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主题为“凝聚护士力量•守护人类健康”的2022年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
会上,表彰了中华护理学会10名2022年“杰出护理工作者”,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川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白衣丹心践初心 惟愿河川披锦绣
记蚌医一附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川
情怀以始,敬业以恒。作为蚌医一附院护理事业领头人的李秀川,对挚爱的护理事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1995年,李秀川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作为当时稀缺的护理大学生,她毅然放弃了留校执教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她积极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她运用先进的质管模式,带领团队制定了全院32个通用敏感指标,逐步完善了全院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理质量项目改进,举办了“护理质量改进项目评比”,分享质量改进经验,展示质量改进成果,使质量管理做到数据化、科学化、系统化。
她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在全国率先启用“317护”平台实现患者健康教育信息化和护士在线培训,荣获全国护理管理创新奖;倡导开源节流,提倡使用节约型护理耗材,成功申请专利3项。为提高临床护士积极性,推行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形成激励性分配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为稳定一线护理队伍,制定了《护理人员转岗试行规定》。
人文护理是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所在。为加强“人文关怀”建设,她制定了人文关怀病房建设方案及标准,规范护患沟通流程及要求,修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体系和优质护理病房建设标准,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年”活动,规范了全院护士的护患沟通流程,开展多渠道健康教育,启用“路径式健康教育”模式,并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一科一特色”的人文关怀措施。
为总结全院人文护理经验,举办“人文关怀优秀案例分享”比赛,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叙事护理,评选季度护理“服务明星”和“微笑服务”优胜病区,带领全院护士感受生命温度,拓展护理服务内涵,提升了全院护士“人文关怀”的意识和水平,打造了一支“厚理论,硬技术,善关怀、强胜任”的有温度和情感的护理队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了做“精”护理质量,做“优”护理服务,做“深”管理内涵。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作为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领导小组成员,她从年初一起连续作战60多天,迅速搭建“应急调配人员三梯队”,开诊5个应急病区,快速建章立制,从人员调配到物资筹备,从护士排班到安排隔离,从病人转运到病人救治,她都亲力亲为,率护理团队完成了98名确诊和31名疑似病例的护理救治工作。先后开诊了5个应急病区,完成本院抗疫的同时又接受紧急任务调配二批护士增援武汉。在许多人对疫情评估不足的情况下,她提出“网格化”管理的排班模式,针对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一对一培训,实现了“零感染”。护理团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为充分应对疫情她迅速成立防控应急队和疫苗接种队伍,圆满完成20万例次疫苗接种。荣获医院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优秀党员”。
即使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繁重而琐碎,她仍积极参与科研教学工作,每年承担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培养的研究生在《中华护理杂志》发表论文,开展《护理管理学》课程改革,创新实验课教学方法。指导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学生获银奖,并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她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研修;获得安医大硕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 2篇,二类及中文核心文章4篇。主持厅级课题4项,院市级课题2项;开展高新技术3项;荣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多次被评为省优秀护理工作者、学院师德标兵、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作为医院党委委员和护理部支部书记,她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是个热心人,困难面前总少不了她的身影:自学心理学成功疏导多名患抑郁症的护士;为生病护士捐钱物、联系医生;为家庭困难学生买年货出路费,让学生带着感动上路;血源紧张时为白血病患儿四处联系血小板......为人低调的她总是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躬身践行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奋力谱写蚌医一附院护理事业的锦绣华章。
(蒋玉波/审 李博文/文)